160-170(23/32)
外消停,没再生出什么事端。蜜饴斋和霜果阁倒是一如既往地卯着劲儿和鱼跃阁抢生意,但修路之事过后,严少煊成了岭北的名人,追随者甚众。
好些年轻的哥儿、姐儿以他为榜样,县学还有人写文章赞扬他,鱼跃阁的生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如今鱼跃阁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岭北第一点心铺,蜜饴斋和霜果阁已经被远远地抛到后头了。
因为生意已经滚上正轨,又有严少成和付云岚他们照看,所以不需要严少煊花太多的精力。
不过他也闲不住。
原先同严少成说好,捐的那笔银子分批次、慢慢给县衙,但鱼跃阁开张一个多月,收益喜人,他和晏小鱼商量过后,便决定不拖着了,第一段路落成那日,便将银子抬到了县衙。
这八百两银子一出,账上又不剩多少银钱了。
严少煊还想开路菜作坊呢,自然不肯懈怠,于是又花了几日功夫,做了一批糖果出来。
半透明的果汁软糖又软又弹,晶莹剔透,一口下去浓郁的果味和糖的酸味在嘴里绽放,让人吃了一颗就忍不住拿第二颗。
莓果味儿的、葡萄味儿的、苹果味儿的……,不同的口味颜色、样式也不一样,每一种都有许多食客喜欢。
硬质的焦糖话梅也极受欢迎,焦香的糖块中间嵌着酸香味儿浓重的话梅,让人闻着便忍不住流口水,有身子的妇人、夫郎们格外喜欢。
正好岭北天气暖和了,哥儿姐儿,妇人夫郎们都要出去踏春,糖果不占地方,也不怕摔,带着去外头吃格外方便。
这玩意儿耐放,纪文彦去县学都要带些,还说日后科考时多带些,就不用担心考试时吃不上合口的饭菜,精力不济了。
严少煊哭笑不得。
他忙活着鱼跃阁的事儿,偶尔还去城外看一眼修路的进程,严少成也没闲着。
*
岭北百姓对严少成的信任越来越深,如今有点儿啥事都要告到官府,虽然虞县丞和底下的人帮忙分担了一些,但还是加重了严少成的工作量。
还有岭北的几个善堂,原先是半荒废的状态,严少成过后,翻修了一遍,收容的人也越来越多。
知道县令是个负责的,官府会养着善堂里的人,百姓似乎也有些有恃无恐了,好些病重的、身子残疾的孩童被送到善堂门口,官府不管也不行。
严少成立了规矩,善堂十岁以上的人,只要还能动弹,便得干活儿,可即便如此,也是入不敷出。
病患太多,善堂不只要养着他们,还得给他们治病,县衙本就紧张的开支又加了一重压力。
这也是严少煊和晏小鱼决定提前把银子给严少成的原因之一。
另外,严少煊的水泥路效果喜人,严少成谋划着将城里些土路都翻修一遍,换成水泥路。这也需要提前规划好,省得影响百姓出行。
还有年久失修的城墙、城内的沟渠、城外的河道……,样样都需要费心。
好在上任半年,严少成也习惯了,些事儿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未曾出过差错。
倒是鱼跃阁那儿,还出了点儿岔子。
*
小满这日,晏小鱼去城外收果子了,严少煊在后院琢磨端午要上的时令点心,阿喜匆匆跑了过。
“东家,前头有人闹事儿,付姐姐请您带人过去。”
严少煊眉毛一竖:“竟还有人敢来们鱼跃阁闹事?阿姐、阿福,们随我过去。”
阿柴同晏小鱼起出门了,眼下鱼跃阁除了前头雇来招待汉子客人的二牛,和后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