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7/24)
不过圣驾立于台阶之上,考生们不能抬头直视,不然便是冒犯天威。所以整场考试结束,严少成也未没看清皇帝的样貌。
殿试只考策问,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
策题颁发下来后,严少成心头一动。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太祖统一华夷,今朕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殃吾民……”①
这道策题问的是选贤、驭人之策,明显是根据钟县令一行人贪污受贿之案而来。
若是旁的题目,严少成还需要仔细构思一番,但这道策问,实在是问到他的心坎上了。
在尉石县的那段时日,他曾经无数次在心里拷问过自己,若他是一地县令,他会如何治理所辖地域;若他是钟县令的上峰,他会如何管理下属,避免钟县令这样的官员祸害百姓;若他是帝王,他会如何选贤任能、激浊扬清,让大楚政通人和,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严少成略作思量后,便下笔了。他文思泉涌,几乎是一挥而就。
期间瞥见一抹明黄的衣角,停留在身侧,他依然专注于脚下的试卷,面上未有一丝波动。
酉时二刻,宫人击鼓,示意考试结束。
严少成和其余考生起,被宫人带着出宫。江小五雇了马车在外头等着,接到严少成后便驾车回了住处。
*
文华殿。
头戴翼善冠,面相威严的帝王端坐在紫檀木椅上,正在阅览考卷。
桌案前面不远处,跪了几名官员,是这次殿试的读卷官。
殿试的考卷先由读卷官阅卷,三百多份试卷经读卷官评定,分为三个等次,只有一等试卷,能被送到皇帝面前。
一等的试卷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四卷,一共十二卷。
皇帝先选上等的四卷御笔亲批,若是这四卷中选不出鼎甲三人,再依次批阅中等和下等的四卷。
为保证公平,所有试卷上写着姓名籍贯的那一页都被弥封着,读卷官看不到。一般是皇帝钦定名次后,亲自拆开。
顺和帝面前的四卷试卷还是弥封的状态,他依次看过上等的四卷考卷后,漫不经心地问道:“诸位这名次,依何而定?”
几个读卷官心里一激灵,跪在最前头的那位提心吊胆地将他们评定名次时的考量说了一遍,最后小心翼翼道:“若有不当之处,还请陛下训诲。”
“并无不妥。”顺和帝瞥了他们一眼,面色平和地将试卷递给身边太监,“拆开看看。”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事实上能滚到殿试这一步已是人中龙凤,一甲三人的文章,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全看阅卷之人的喜好。
见顺和帝没有不赞同的意思,几个读卷官都松了口气。
太监将四卷试卷的弥封处拆开后,恭敬地呈给皇帝。
顺和帝拿起其中的两卷看了一眼,挑了挑眉:“湘江府蒋光霁为状元,沛阳府严少成为探花,们还挺会选。”
湘江府是前朝权臣宁大人严少煊的故乡,严少煊出人头地后,反哺乡亲,在湘江府兴办学校,培养了许多人才,如今好些都是大楚的中流砥柱了。
顺和帝对严少煊尊崇有加,连带着对湘江府出来的人,也高看一眼。
听到他们选出的状元是湘江府的人后,几个读卷官心头一松。
果然,顺和帝温声开口:“湘江府历来出人才,这蒋光霁想来担得起状元的名头。严少成是会试的魁首,生得也一表人才,探花的名号于他而言,也是名副其实。”
他话音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