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 18 章(2/3)
人咂舌,根据大小价钱不一,最小的也要九百文一个,好在这玩意儿实用,买了不光可以做豆腐,还可以磨别的粮食。晏小鱼买了一个大些的,花了一两银子,都快赶上他们的板车了。
加上其他的花销,今日出来半日,统共用了近三两银子。这下他手中的银子,便只剩七两出头了。
晏小鱼再次感叹,银子不禁花。
*
一家人买完东西,赶着牛车,满载而归。
他们那车物件,旁的都放到竹筐里了,只那个石磨,露在外头格外打眼。进村后,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村里人的关注。
“鱼哥儿,你们咋买这么大一个石磨,得不少银子吧?”
“要磨米面去北岭村去磨不就是了吗,咋还专门买石磨?”
“……”
晏小鱼就等他们问呢,豆腐做出来也得有人买,村里人便是现成的买主,趁这机会,正好将他们要做豆腐生意的事儿宣扬出去。
他坐在牛车上,扬声解释:“我家准备做豆腐营生,所以买了石磨回来,等豆腐做出来了,欢迎各位叔伯兄弟、婶子大娘光顾,到时定给你们切块大的。”
这话一出,坐在路口树荫下乘凉的村民都惊呆了,众人反应各异,有人笑着道喜,有人满脸质疑,还有人说了几句酸话
晏小鱼态度分明,人家道喜,他便道谢;人家不信,他也不多解释,只让大家到时候去看;有那说酸话的,他也不客气,三言两句便怼回去了。
村里人知道他已经不是原先那个任人揉捏的软包子了,当着他的面儿不敢多说,等他走后,才议论起来。
“钱家就是靠豆腐营生发家的吧,这晏二一家莫不是也要起来了?”
“可他们哪儿学的制豆腐手艺,莫不是诓咱们的吧?”
“就是,豆腐可不是豆子一磨就能做出来的,原先好些人自个儿试过,没一个做出来的,他们可别是被人忽悠了?”
“钱家是芳姐儿的婆家呢,晏二他们是不是原先没分家的时候,跟芳姐儿学的?”
“怎么可能?!晏老大要是这么大方,他们也不用分家了。”
“是真是假,过几日就知道了,咱们就瞧着吧,看看鱼哥儿能不能折腾出豆腐来……”
因为提到了晏永芳和晏兴盛,众人的话头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晏家。
晏家这回夏收着实闹了些笑话。
事情的起因是晏兴盛用一日五十文的价钱在村里雇了两个汉子帮他们割稻子。
农忙时节,这个价钱不算高,那两个汉子也是想着去他家干活儿离家近才应下的,没想到干了半日就有些受不了了。
晏家人看惯了晏小月那样的大力士,见那两个汉子半日只割了一亩田,便觉得太慢了,见他们挑回去的稻谷只将将装满两个箩筐,又觉得太少了……
总之是怎么看怎么不满意,觉得人家拿了银子干活儿却没使力,心里不舒服。
下午发工钱时,晏老爷子不高兴地嘀咕了几句,结果被人听见了,那两个汉子累了一天,自觉已经尽力了,被这样指摘,没忍住辩解了几句,后头话赶话便吵起来了。
第二日,两人都不肯来了,晏家要临时找人又找不到,只好自己下地了。
最开始是陶翠青做饭,晏兴盛父子和晏老爷子下田割稻子,可这爷孙三人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着实有些受不住。
后头晏老爷子不干了,他自个儿留在家里做饭,让陶翠青下地。陶翠青娘家在镇上,她就没割过稻子,哪里会干这活儿,下田没多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