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2/3)
尔还下厨做饭,成日里忙得跟陀螺似的。家里另外三人也是如此。
何秋花要洗衣做饭、要照料晏兴茂,还要种菜、晒菜干;
晏小月要伺候庄家,要去山上摘野菜、拾柴火,还同晏小鱼一起将前院的地平整了一下;
晏兴茂紧赶慢赶地编夏收晒谷子要用的席子和筐子……
虽是累了些,但一家人力往一处使,不用和旁人勾心斗角,晏小鱼便觉得日子挺不错。
又过了两日,终于到了夏收的日子。
夏收要收的不光是水稻,还有红薯、苎麻、油菜、棉花之类的作物,不过水稻要用来交田税,也卖得上价,所以村里人种得多,也最上心。
每年两次的水稻收割对西岭村的村民们来说是一等一的大事儿,村里的老农看好日子后,大伙儿都卯着劲儿等着呢。
这日,天才蒙蒙亮,晏小鱼和晏小月便起来了,何秋花起得更早,因为要帮他们做早食。
他们要趁着早上凉快先下田割稻子,等日头大了正好吃午饭,休息一会儿,不然容易中暑。
村里人平日里都是吃两顿,但夏收这几日,大伙儿都会吃三顿,有条件的还会做顿肉,不然身子吃不消,今日何秋花便特意给孩子煮了鸡蛋。
晏小鱼姐弟两吃完早食一人挑着两个竹筐往田里赶,晏老爷子给他们分的田在村里外头,从山脚下走过去要一刻钟,正好在何婶家的水田旁边,晏小鱼他们到那儿时,何婶一家三口都割了一会儿了。
同她们打完招呼,晏小鱼姐弟两也拿出镰刀,开始干活儿。
晏小鱼在现代时没割过稻子,但原身经验丰富,似乎都形成身体记忆了,他左手握住一把稻子,右手拿着镰刀,动作自然地将一把稻子割了下来。
对农家人来说,夏收累是累,但总归是喜悦的,许多人家一年的嚼头,就指着家里的两亩地了。夏收和秋收,人越累,说明田地收成越多,大伙儿也越欢喜。
周边几块田里的村民一边割稻子,一边唠嗑,各个眉飞色舞,说的都是村里的闲事儿——东家的鸡丢了、西家的哥儿要出嫁、谁家的汉子不成器、谁家的媳妇生了娃儿……
晏小鱼起初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搭两句话,一个时辰后累得满头大汗,腰都直不起来了,也没心思再听人家的闲话了。
晏小月闷不吭声地使牛劲儿,晏小鱼扭头一看,他阿姐已经领先他一大截了,也顾不得累了,苦哈哈地追在晏小月后头使劲儿挥镰刀。
又过了半个时辰,晏小鱼实在是扛不住了:“阿姐,休息会儿吧!”
姐弟两个这才停下来休息。
山里温度比外头低,早晚还算凉快,这会儿太阳才出来没多久,但晏小鱼坐在田埂上,汗却一滴一滴地往地里落。
他脸热得绯红,手臂和脖子上都是被稻穗刮出来的红痕。
晏小月也是如此,不过肤色深,没晏小鱼那么明显。她身上的衣裳还是晏阿奶原先穿过的,已经洗得只剩薄薄的一层浆了,脆弱得很,袖子那里便被稻穗割破了。
晏小鱼眉毛皱得老高:“下回去镇上,定要给你买身新衣裳,这衣裳不能穿了。”
晏小月瞥了他一眼,闷声道:“给你买,你的衣裳破。”
晏小鱼的衣裳是用晏小宝的几件旧衣拼制而成的,确实也有些破旧,他想了想:“都买,给咱爹娘也一人买一身。”
前头何秋花便说等家里的苎麻收了,绩成纱线,拿到北岭村找会纺织的妇人,托她们帮忙织布,再拿回来自己裁衣。
这样比去镇上买成布、成